異地復課十周年 那一場史無前例的粵汶愛心大接力

观点网

2018-05-12 23:20

  • 這里是汶川。如今,對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尤其是桑坪中學異地復課的師生而言,那場傷痛和蝶變,那段與廣東,與碧桂園的情緣,已經整整延續了十年。

    從成都機場出來,沿着都汶高速一路北上,在郁郁蔥蔥的山谷和一個接一個幾乎首尾相連的隧道中輪番穿梭,兩小時後,一座整潔的小城躍然眼前。

    夜幕早已降臨。民族風情濃厚的小樓旁,有人在兜售熟透了的甜櫻桃;身着藏羌民族服裝的姑娘小夥在鍋莊廣場攜手起舞,舞畢趁着余興,一群人圍着廣場中央共飲青稞咂酒……一切都那麼平靜祥和,只有随處可見的“涌泉之恩,滴水相報”及鍋莊廣場上的“汶川人民歡迎廣東親人回家”的大幅標語,揭示着這個小縣城不一樣的深重歷史。

    “一年未了情,一世永結緣”——這是2009年,紀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時,全國政協主席、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對1500多名來自汶川桑坪中學的師生的親切寄語。

    這里是汶川。如今,對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尤其是桑坪中學異地復課的師生而言,那場傷痛和蝶變,那段與廣東,與碧桂園的情緣,已經整整延續了十年。

    汶川街景

    汶川鍋莊廣場標語

    (一)地震了,快去操場!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

    這個時間,已經定格在所有親歷者的心里。

    “地震發生的那一刹那,我們在走廊嬉戲,突然周圍搖晃得很厲害,最初還以為是同學在打鬧。”當時年僅12歲的羌族女孩朱瑤瑤在汶川縣桑坪中學念初一,年齡太小,當時就懵了,“突然就聽到有老師在喊‘地震了,快去操場’!”

    這聲“地震了,快去操場”,出自于時任桑坪中學的校長陳俊良之口。他的獨生兒子在汶川的另一所學校--汶川中學就讀。地震發生的一刹那,他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但我馬上意識到,他在學校,也會有老師管,我的職責是管好自己的學生。”

    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朱瑤瑤和同學一起逃到操場。地晃得越來越厲害,随之而來的是山崩地裂和整棟整棟房屋的倒塌,所有人都蹲在地上不敢挪動。沒過多久,震碎的塵土彌漫了整個天空,天開始黑了起來,“就像世界末日一般可怕”。恐懼随之降臨,很多孩子都哭了起來。

    一直過了很久,灰塵逐漸散去,天空才慢慢亮起來。所有的通訊設備都無法使用,聯繫不上自己的家人。余震小一些之後,桑坪中學全體師生轉移到汶川縣城旁邊的一片山坡上避難。

    那一日,里氏8.0級的特大地震造成近汶川縣50萬人傷亡或失蹤,舉國震驚。相比之下,桑坪中學的師生們無疑是幸運的--1500多名師生全部幸存。但校舍已成廢墟,學生只能回家等待,上學,瞬間變成了奢望。

    (二)主動請纓 碧桂園接過異地復課大旗

    2008年5月底,在距離汶川兩千多公里之外的順德北滘,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車里的收音機聽到一條信息:“……災區情況特殊,有些學校為了補回耽誤的課程,還在想辦法復課。由于地處山區,次生災害不斷發生,學生在本地復課困難,全縣有1.4萬多名學生急需轉移……”

    楊國強立即致電一位遠在北京的記者,表達自己想要用碧桂園旗下學校的校舍,接收失去校園的師生復課,電話一打就是一個小時。

    在此之前,碧桂園集團針對汶川大地震的愛心之舉已經展開--以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女兒楊惠妍名義捐款壹仟萬元成立“汶川地震受災兒童援助基金”,将災區所需各類物資,派送到各災民安置點。

    6月1日,楊國強直接致函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希望能夠由自己捐資,接收1500名到2000名師生到廣東異地復課。

    次日,汪洋批示:“善舉!充分顯示了我省民營企業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至此,災後人數最多的一次異地復課,也是我國歷史上首例初中整建制跨省異地復課,大幕将啟。

    桑坪中學的學生在碧桂園異地復課的教室里上課

    (三)初涉異鄉 溫情滿滿

    朱瑤瑤和她的同學們是在6月的一天聽說,全校師生要去廣東上學的。

    “聽到這個消息,心情有點復雜。那時候年紀小,畢竟剛剛地震了,大家都舍不得家里。但是,也不能一直不讀書啊。”

    心有忐忑的不只是學生,還有老師。陳俊良說,桑坪中學是當地最大的初級中學,他們希望整體復課,師生在一起不分開。為此,他去成都選了好幾次學校,都因體量太大沒能找到合适的,後來接觸了碧桂園一拍即合,然而,去廣東異地復課意味着要遠離家鄉。這些在青藏高原邊上生活工作了大半輩子的老師,許多甚至沒有出過省,這一去,意味着和家庭孩子長久的分離。

    一切的擔憂,在進站的那一刹那,被巨大的溫暖替代了。

    2008年7月1日清晨五點半,桑坪中學第一批600多位師生乘坐的火車專列抵達廣州火車站。彼時,廣州正是傾盆大雨,“難道廣東不歡迎我們?”師生們走出站台,發現在暴雨之中,接站的一排大巴車上貼着“向英勇的汶川人民致敬”,廣東碧桂園學校的師生等候多時,笑靥如花,秩序井然。

    碧桂園學校老師學生在車站接桑坪中學師生

    (四)主要負責人“一年沒睡過一個好覺”

    心理上的不适尚未完全消散,生活上的不适接踵而至。

    “沒有坐過那麼久的車,吐了一路,特别不舒服。”當時在桑坪中學讀初一的學生王光強回憶說。而在之前,他從小到大離開汶川縣城的次數屈指可數。

    對家鄉的想念也揮之不去。離家的火車上,一個孩子哭了,整節車廂的孩子跟着哭起來。當時通信並不發達,剛到放下行李,孩子們就滿校園地找電話,每部IP電話前,都排起了長隊。

    廣東的濕熱氣候讓孩子們難以适應--“很多同學長濕疹、長痱子。”當時桑坪中學初一的學生馬永翔回憶說。而女生們必須得穿上短裝校服,有的女生的長發從來沒幹過,非得把按傳統積蓄多年的長發剪了不可。

    “知道孩子們不習慣,他們來了之後,我們想盡辦法安撫他們。”時任碧桂園學校校監、碧桂園集團對桑坪中學異地復學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梁熾娟表示,碧桂園為這批前來異地復課的學生配備了心理輔導老師、醫生,學校食堂還專門請了兩位川菜師傅調整夥食。

    “我負責内部管理,必須要确保復課的這一年不出問題,家長、學生、老師、社會都要滿意,壓力很大,幾乎一整年都沒睡過一個好覺。”梁熾娟說。

    為了讓孩子們盡快适應新環境,學校的活動幾乎未曾間斷過:唱歌、拔河、文藝匯演、書法美術……桑坪中學地處川西,學生大多沒有到過海邊。為了開拓學生的眼界,碧桂園集團将1500多名師生帶到了珠海,圓了不少孩子的“大海夢”;師生們還被帶到了位于廣州大學城的廣東科技館,與前沿科技親密接觸。一個學期下來,先後出去了10多次。

    “那兩次都非常開心,見到很多新奇的東西,真的是長了見識,外面的世界原來這麼美好。”馬永翔說。

    桑坪中學的孩子們參觀廣東科技館

    (五)校舍建設的“碧桂園速度”

    而學生安全更令人擔憂。1500名師生,分散在三個校區,與廣東的學生們在一個校園上課。不同地域背景,不同的家庭環境和不同的飲食文化,管理難度很大。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把三個校區集中起來。楊國強決定,在暑假期間,改造原本已準備投入招生的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作為桑坪中學在廣東復課的校區。

    這並非一次簡單的改造。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當時規劃是一所小學,僅僅設計了12個班,而桑坪中學一共有22個班級需要容納。除了教室,廚房、餐廳、活動場所、宿舍都需要擴建。要在一個月之内完工,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是7月21日收到通知的,當天我就從順德趕去了江門。”時任桑坪中學復課點辦事處主任吳錦倫說,從那天開始,工作人員幾乎24小時不停歇地加班加點,他作為總負責人,天天往返順德和江門之間,監工、協調、溝通辦學許可證……一個月下來,光是給代步車加油,就花了9000元。

    8月27日,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擴建工程順利完工。随後兩天,40多輛大巴把學生從各處送到五邑碧桂園學校,9月1日,開學典禮如期舉行。

    “我們為開學典禮做了很多準備,從宿舍、課桌、實驗室等各類設備設施,到學生的校服、作業本、學習生活用品等,一應俱全。”梁熾娟介紹。

    桑坪中學後來整體並入汶川中學。十年後,在汶川中學教學樓的展示台中,筆者看到了當時桑坪中學異地復課的校服依然被完好保存,“碧桂園”三個字傳遞出沉甸甸的溫暖。

    汶川中學陳列的碧桂園異地復課時的校服

    桑坪中學江門五邑復課點08-09年度開學儀式

    (六)汪洋親手贈書 勉勵師生堅強

    復課的一年時間飛逝而過。

    2009年5月12日,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專程到江門市五邑碧桂園學校看望汶川災區復課的師生們。

    根據當時的媒體報道,汪洋書記動情表示:“雖然你們只在廣東學習、生活了一年時間,但廣東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相信你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廣東。‘一年未了情,一世永結緣’啊!”

    他為師生們送上了一本《面對災難,我們選擇堅強》,以此勉勵師生要堅強面對地震帶來的災害。

    (七)一年未了情 一世永結緣

    “在廣東復課的一年時間是一段抹不掉的經歷,這是一份情,一份大愛,值得我們當時的師生永生珍惜。”陳俊良說。

    十年過去,生生不息。當年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而在碧桂園的這一年,毫不誇張地說,是很多孩子的人生轉折點。

    朱瑤瑤的夢想,是當一名解放軍。

    “我真的覺得我們應該感恩!”朱瑤瑤說,災難發生之後,解放軍叔叔們第一時間前來救援,後來也是他們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參與援建。她也想像他們一樣,長大之後能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恩社會。

    2014年,年滿18周歲的朱瑤瑤正式參軍入伍。2016年,朱瑤瑤轉業,成為九寨溝縣一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2017年8月8月,一場地震再次襲來,震中正在朱瑤瑤所在的九寨溝縣。

    經歷過上次那場大地震的朱瑤瑤敏感地察覺到這場災難的到來,她快速跑出房間喊其他人出門逃生,組織大家到空曠的廣場上避難。随後她又第一時間前去救援受傷的遊客,並和其他同事一起把傷情較重的遊客轉移到附近的醫院。

    災難突如其來,醫院人手不足,朱瑤瑤一整晚都忙着救援。危急時刻,她展現了一名人民公仆的真正素養。

    “汶川地震的時候,我還是一名學生,黨和政府以及廣東人民幫助了我們。九年後地震又發生在我身邊,而我自己就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員,我也想幫助更多的人,我想這就是一種感恩。”朱瑤瑤說。

    九寨溝地震中,朱瑤瑤(右二)與同事一起參與救援

    而馬永翔則走上了另一條人生道路。他說,在廣東的一年,完全改變了他的眼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學校組織他們與國華紀念中學的學生聯誼,“當時看到國華紀念中學的光荣榜上有很多哥哥姐姐都很厲害,還有一些去了國外的名校,内心很受激勵,就覺要以他們為榜樣,好好學習。”

    從那時起,馬永翔變得更加刻苦,“每天5點起床背書,晚上也會增加學習任務。”功夫不負苦心人,復課一年里,馬永翔成績不斷進步,最初他是年級第十名,到復課快結束的初二期末考試,他考了全年級第一。

    十年後,他已經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在讀研究生。

    為了紀念與碧桂園的深厚情誼,汶川中學校園里的一條路被命名為“五邑路”。而桑坪中學參與異地復課的部分老師調入水磨中學。近年來,這份粵汶兩地之間的感情仍然通過教師跟崗學習、視頻教室捐建、結對幫扶等多種形式在延續着,生生不息。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