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真 | 股東會見聞錄:香港人眼中的内房股

观点网

2017-07-05 21:35

  • 一些較有影響力的内房股東會,其實除了會場内坐滿兩鬓斑白的老人外,會場門外也會聚集着一群中青年,他們一般為香港本地的媒體。

    觀點地産網 進入夏天,香港烈日當頭,星級酒店或甲級寫字樓中,經常出現一些兩鬓斑白的老人。

    他們並非酒店房客/職場白領,也不是“歎空調”的閑人,而是作為資本市場中的一份子,參與香港上市公司的重大決策——這一陣子,許多于香港上市企業籌集舉辦一年一度的股東大會,他們作為小股東出席。

    與A股上市房企于内地舉辦的股東周年大會相比,這些老人在H股上市房企股東周年大會中頗具代表性。

    如果有機會參與A股上市房企的股東周年大會,你會發現,到場的大多數為中青年,他們穿着正裝或工作服裝;而H股上市房企的股東周年大會中,老人一般占半數以上,穿着頗為日常。

    “嘗點心”的老人

    6月的一個早晨,一位白發齊肩的“師奶”趕至香港某酒店,此刻時鐘指向10點30分,但當她打開股東大會會議室的大門時,發現整個會場已座無虛席。

    在場其他小股東九成以上均為兩鬓斑白的老人,他們手中拿着普通決議案的投票表,擡頭目視正在介紹2016年經營情況的企業管理層。

    工作人員在最後一排增加座席招呼她入座之後,她看着茶歇區默默念叨:“沒吃過這家酒店的點心,想過來嘗嘗,怎麼只有咖啡?”

    股東大會增添茶水和點心,再派發一張餅券,是香港上市公司舉辦股東大會的不成文規定,許多于香港上市的内房企業也“入鄉随俗”,這似乎成為吸引這些老人參與股東會的原因之一,一些大型上市内房企業的股東會現場,甚至還會出現老人排長隊領餅券的情況。

    這次舉辦股東會的是一家年銷售規模300億左右的内房企業,股價並不太高,每股收益還是負值,被問到為何買這家房企的股票時,入座的一些小股東說,沒什麼特别的原因,他們的錢都是交由投資機構進行投資。

    但這看起來並非所有小股東的選擇,一位同樣頭發蒼白的老太太就表示,從這家内房企業首次公開募股起,她就一直持有其股票。盡管比起IPO之時,現在的股價還跌了,而她将自己的長期持有稱為“支持”。

    這種略為“感性”的長期投資並非為個例,聽過一個故事,是某内房企開股東會,有一位老太太當場表示,零幾年開始買入該房企股票,如今一起買股票的先生早已過世,但她依然持有。

    傷感的故事背後,是其入手該房企股票13年,至今未能解套——該内房股股價從她剛買時的港币4塊多一度跌至幾毛錢,到現在也僅為1塊多。

    交由機構進行投資與長期持有,實際上是港股市場較為突出的特點。

    曾有統計機構對比2016年一季度A股與港股個人投資者的占比,彼時數據顯示,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散戶的占比高達85%。而港股現貨交易額中,個人投資者占比僅有26%,遠遠小于機構投資者61%的占比,也就是說,A股是以散戶為主導,而港股則以機構為主導。

    這種比例很大程度決定港股投資者偏好長期投資,換手較少;而散戶較多的A股市場換手率較高,因為他們有較強的投機心理,故而青睐短期投資。

    那麼,對于一些香港投資者來說,他們選擇長期持有内房股的理由會是什麼呢?有幾位香港師奶就說:“他們在XX地區有很多靓地!”

    而在股東會提問環節中,他們也樂于問及有關土地及舊改方面的信息——“你們在内地的土地是不是一二線為主?”“你們在深圳的舊改土地有多少?”“你們手里的貨值有多少?”……

    被甩開的媒體人

    一些較有影響力的内房股東會,其實除了會場内坐滿兩鬓斑白的老人外,會場門外也會聚集着一群中青年,他們一般為香港本地的媒體。

    平日難以見着企業的管理層,在股東大會“蹲點”看上去是不錯的選擇。特别在前一段時間里,内房企業大舉進入香港拿地——觀點地産新媒體初略統計發現,上半年香港近乎有一半土地就為内房企業所獲,這令香港本地媒體對于這群出手闊綽的發展商更感興趣。

    同樣在6月的某一天早晨,一家内房企業在自家的香港辦事處舉行股東大會,距離股東大會正式開始還有半個小時時間,但已有媒體在15層的電梯門前等候。

    在這半小時中,陸續上來一些媒體及小股東,小股東徑直入場,媒體則于會場不遠處靜候,大概十來人,誰也不知道這一天是否能成功截到管理層。

    期間,公關公司人士前來交換名片,同時表示“管理層今日不會出來接受采訪”,但這些媒體依舊固執等待。

    大概半小時過去,開始陸續有小股東離開,打起十二分精神等待管理層出門的媒體最終也未能見上這家内房股的管理層——實際上,在工作人員的護送中,管理層已悄悄離開。

    一些媒體直稱可惜,他們試圖采訪和解讀内房企業購地如此積極闊綽的原因。

    很有意思的是,在前幾年,内房企業于香港舉行業績會時,“有沒有到香港投地或者其他投資方面的發展的計劃”,幾乎是每個内房企業都會被問到的問題。

    彼時,香港媒體樂此不彼地向内房管理層抛出這種“橄榄枝”式的提問,當時他們或許沒想到,從2016年末開始,内房企業在香港買地就變得愈加活躍。

    包括保利置業、龍湖、龍光、世茂房地産、萬科、海航、中信泰富及五礦地産等内地房地産公司,在這段時間里紛紛參與香港投地,他們還熱衷于投住宅地塊,直接推高了香港住宅用的出讓價格。

    現在,“為什麼内房企業近期于香港賣地市場這麼活躍”?“為什麼内房企業會出這麼高的價格投香港地塊?”“内房企業在香港投地會不會推動樓價地價破頂?”等問題,已經成為香港媒體更想提出的問題。

    撰文:陳翠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香港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