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大講堂 | 張俊:如何盤活商業地産資産?

观点网

2016-08-12 17:36

  • 從資産管理的角度重新梳理我們拿地、投資、開發、建設、規劃、設計,一直到後期的招商運營管理,以資産管理者的角度重新梳理傳統開發商開發的整個過程。

    張俊(奧園商業地産集團運營總裁):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謝觀點地産新媒體給到這樣一個平台,能夠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商業地産的幾個觀點,同時也想說一下我的感想,這幾天的分享,有很多的精彩的觀點,通過專家們庖丁解牛似的分析,我們在作為受衆的過程當中,也以一種盲人摸象的方式理解這個事物,也存在着一些偏頗。這幾天有經濟學家,有房地産專家,也有金融專家,他們的發言跟他們的背景都有很深層次的聯繫。

    我們作為開發商,我覺得對知識結構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時候我們在講對一個事物的認知越繫統、越全面,可能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會更加接近真實。這兩天收獲很多。

    順着高和資本蘇總的觀點,他說開發模式已經終結,我這麼理解這個問題,對于現在的開發模式的終結,有新的模式的産生,我想他說的是一個趨勢,同時他定位的對象也是小而美的企業,就是我們可能針對的對象不再是以往那些百強當中傳統的開發商,他們所運用的一些經營的邏輯,可能對于現在市場小而美的企業想彎道超車,可能會用另外一種經營的邏輯去思考。

    對于他在後面提到的資産證券化是解決商業地産去庫存的道路,我是認可的。但是對傳統的房地産開發商而言,它造成的庫存已經是必然的,已經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就要從資産管理的角度重新梳理我們拿地、投資、開發、建設、規劃、設計,一直到後期的招商運營管理,以資産管理者的角度重新梳理傳統開發商開發的整個過程,這是我們應該思考或者借鑒的地方。

    對于開發商說的輕資産去庫存,這個觀點在近兩三年讨論得相對多一些,為什麼在兩三年這麼強調輕資産呢?我的理解是,輕資産是手段,它不是目的。目的是什麼?投資收益的最大化、去化現金流等等,最終會落實到财務指標的評價。不管是輕資産還是重資産,我認為它都是手段,這是第一個認識。

    第二,輕資産和重資産孰重孰輕其實不好講,怎麼有利于你取得最好的财務收益,我認為就是最好的。另外,它是過程當中的産物,我們在探讨這個輕資産去庫存,有一個背景,前兩天各位專家也分享了,中國30多年的市場經濟,伴随着中國改革開放也是30多年,土地的價格一直在攀升,開發商很多時候他的主要的盈利模式來自于土地的增值,這個邏輯一直都存在,這就是這個市場盈利的邏輯。

    我們這兩年碰到一些海外的投資者,在談資産投資的過程當中,發現有一些變化,那些海外的投資者嗅覺是非常靈敏的,這兩年尤其體現得非常明顯,他們對于資産的升值趨勢,或者說資産未來的趨勢發生了變化。

    他們以前都認為資産價格永遠上漲,或者一段時間永遠上漲,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資産的預期發生了變化。再靠拿地、快速開發建設,靠土地的升值來作為盈利的方式已經過時。因此這兩年探讨的更多的是輕資産,要探索轉型,要去庫存,庫存的那些資産如果賣不掉,它就是重資産,這是一個背景。

    現在對輕資産談得最多的有幾種模式。第一種是萬達的模式,萬達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實現了彎道超車,在那個時候它的策略是對的,它追求的是市場規模,迅速做大。那時候它如果是提輕資産的話,是不合時宜的。它怎麼能在短短的4年時間從100個億做到了1200億,靠的是快速擴張,是典型的重資産。

    那個時候它的項目的擴張,财務結構的處理也很簡單。但是它的所有資金的來源,70%來自于可售物業的銷售,也就意味着它的可售物業為它持有的物業提供了非常充足的現金流,那時候它一定是重資産的。

    但是現在的預期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它提出輕資産,拿完地以後,集團有一部分的資金,通過拿到兩證以後,再過一個月開發貸補充進來,把集團撥付的資金調回集團,3-5個月開盤,迅速實現銷售,這個銷售的資金覆蓋它持有的工程建設、規劃、設計所有的開發期間的費用。開營以後用經營貸解決,租金支付利息,這是萬達的模式。

    第二是綠城的模式。綠城用的是代建的模式,也強調輕資産。因為綠城本身是一個完美的産品主義,在追求産品的過程當中,很多時候會犧牲一些東西,包括快周轉、高周轉,你會犧牲一些東西。因為你是追求作品,或者相對是作品式的産品,所以你的速度不可能很快,周期不可能做到很短。所以集中體現在它要用輕資産的方式解決現有模式的問題。

    這兩個企業分别在商業地産和住宅地産都具有典型的意義。

    第三個是凱德的模式。從我們目前來看,凱德的模式還是相對做得比較好的一種模式,因為它把整個産業鍊都打通,從拿地、建設、開發、資金、城市進入、招商運營、資産管理整個鍊條都打通。

    這兩天也提到了資産證券化的問題,兩者本質上分析有一定邏輯性關繫。當然這個作為多元化的經營,就像GE的這個企業,我記得韋爾奇講過,做多元化不是不能做,你要做到每個領域都是第一,如果做不到,那你就只能在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個環節做到第一,再做不到,就只有整合其它的資源來共同做到最好。

    我講一些具體的我們操作過程,從拿地一直到資産管理方面的心得。

    第一就是拿地這一塊,現在在拿地的時候,很多的開發商都是想做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對于大多數中等企業或者中等偏小的企業,你可能沒有辦法進到這樣的城市,所以可以采用輕資産的方式,小股操盤、合作、並購、城市更新等等方式,我記得新城的一位老總提到過,你可以把你拿地的方式變一下,盡量用最少的資金,我想在拿地的環節應該是這樣。

    最近我們在做珠海的項目,珠海前段時間有一個項目樓面地價已經到了19000,事實上它旁邊的售價才賣15000。從經營的邏輯上看,從現在很多地來講,基本就是虧的。包括我們現在處理的一些合作的案例,以明股實債的方式處理也是這個考量,這是一個。

    第二是在規劃這一塊,我們從資産管理的這個角度來探讨規劃的問題,大家也能看到,萬達的這些綜合題的産品,在它的經營過程中有很大的調整,以往一個大的購物中心10萬平米,可售的商鋪的面積在3萬到10萬之間,一般是4到5萬平米,在規劃的階段就要考慮到你對現金流的支撐,以及未來你的收益最大化的問題,你到底怎麼來看這個問題。

    現在産品結構我覺得也發生變化了,購物中心的規模變少了,持有的部分變少了,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變過來了。為了跟軌道結合,現在萬達有些綜合體跟地鐵附近結合的還是比較近的,以前叫相鄰,現在叫零距離。規劃當中他們對于可售物業不做地下室的部分,也是為了快速回籠現金流。房地産是一個很綜合的行業,要繫統思考你要的是什麼東西。

    第三個是關于項目的定位,我們現在對可售産品的定位盡量以快去化為原則,有的産品雖然評估的價值高,比如說類似底商這種産品,還有在這種市場前景之下的商鋪的産品,我們會在定位過程當中審慎思考。

    盡量以快去化、高周轉、輕資産等理念或者思維去做,包括對這個城市進入的研究,很多時候我們在講一二線城市我們是想進,而且同時對每個城市的分析,我們也有一定的分析模型,我發現現在在跟一些項目在合作的過程中,更多的對自己的專業判斷和市場的研判、商務條件的研判要求非常高,不像以前只算大帳,要看誰算得更準。

    我們對商業地産的開發,剛才有幾位嘉賓都提到,用招商運營來提升項目的溢價,通過資産管理的方式,包括資産證券化的方式解決退出的問題。因為剛才幾位嘉賓提得比較多,在這里我就不再贅述了,時間也不早了,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撰文:張俊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