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改革和成功的改革

观点网

2013-12-18 18:52

  • 成功的改革都是突破型的,而失敗的變法都是修補式的。敢于突破,所以成功;修修補補,無法解決深刻的社會、政治、經濟矛盾,因此沒有辦法獲得成功。

    所謂突破就是突破現有體制,讓新生力量涌現出來,依靠新生力量抗衡守舊派,依靠新生力量推動變革。新生力量産生于新的激勵機制,激勵是個經濟學的概念,我們實際上是在用經濟學方法分析歷史,是經濟學和歷史學的交叉與融合。改革改的是制度,改革制度的目的是要使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有效,提高經濟的總産出,提高社會的融合度和穩定性,也要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效率來自激勵,制度的作用就是調整社會的激勵機制,使得現有資源産生更高的效率。在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力,另一個是土地。到了近現代,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而當代決定效率的又多了一項,那就是技術。古代的生産要素主要是人和土地,如果有一種制度能使人和土地能夠産生更高的效益,那麼這個國家在經濟上就會走在其他國家前面,随着經濟的發展,财政收入增加,有錢就可以養兵,古代所有變法者想實現的目標都是富國強兵。

    效率高了,在資源總量沒有很大變化的情況下,社會總産出增加,也就是把蛋糕做大。蛋糕大了,就能夠實現“有人收益而無人受損”,變法就是一個雙赢或多赢的博弈,大家都支持,或者起碼阻力小多了,新制度就可能生根、固定化並延續下去,變法就成功了。如果不能做大蛋糕,變法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有人受益而另一些人受損,受損的那些人必然反對新法,必然抵制和阻撓,變法就難逃失敗的命運。所以變法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能否給全社會帶來收益,能否使所有的社會成員從中受益。要使所有的社會成員受益,新法或新制度必須是能增加社會總産出的,或者增加社會總财富,在資源總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就必須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這個邏輯鍊比較長,大家能不能接受?這是我們理解歷史上變法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所在,所以我願意多花一點時間解釋。改革也罷,變法也罷,要使所有的社會成員都能受益,前提是增加社會總财富,在土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在人口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做大蛋糕就必須提高土地和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以提高效率為目標,而不是簡單的利益重新分配,利益重新分配一定會激起受損方的反對,變法的成功性就大大的降低。

    (本文節選于許小年博客)

    撰文:許小年    

    審校: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