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市場到底有沒有泡沫?

观点网

2013-11-05 16:13

  • 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曾多次提及對中國房地産的看法,稱中國房地産泡沫嚴重。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得非常熱,但是也有一些必須要警惕的現象,在深圳,房地産非常熱,房價高居不下。在深圳、上海以及其他中國主要的城市,人們在買房,這樣房子的價格實際上是數倍于他們的年收入的,而在加州房價和收入比是8倍和10倍就覺得太高了。

    他對上海的房價比較擔憂。"早前聽說過上海的房價,基本上是一個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也就是說,他要工作一百年才能用他的全部收入買一套房子。既然這樣,他為什麼還要買這個房子?答案是他預期房價還會上升。人是有投機心理的,他覺得以後房子肯定還會漲,但是我覺得這肯定是非理性的。"

    他認為中國房地産現在泡沫嚴重,如果和美國一樣泡沫破裂的話,這将會對中國經濟産生打擊。但在其預警至今的四年中,全國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至少漲了三成以上。國内多位專家表示,中國的房地産市場並不健全,因此難以照搬美國的情況。有分析稱中國樓市不存在整體性泡沫,部分城市房價收入比虛高或源于居民收入嚴重低估。

    席勒看空中國樓市的理由主要有兩條:一是房價收入比太高: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房價收入比達到36倍,"這令人擔憂";二是.房産租售比偏低:美國的房地産出租回報率一直保持在5%-6%之間。而中國的平均回報率僅在2%-3%之間。而不認同席勒觀點的專家理由主要有:一是預警了幾年房價的泡沫不僅沒破,反倒越長越高;二是房價收入比過高主要是因為居民收入嚴重低估;三是只要市場還有購房需求,就不能認為存在泡沫;即使有泡沫也是局部的,程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

    我是十分認同席勒先生的觀點和看法的,只是席勒先生可能低估了中國政府幹預經濟的能力和程度。如果2008年和2012年不采取救市和穩增長的舉措,中國房地産泡沫肯定會破滅;即便是目前,如果不采取一繫列措施保經濟發展的底線,房地産泡沫也同樣面臨破碎的局面。所以說,泡沫沒破不等于沒有泡沫。

    其實,中國房地産的泡沫如果越早破對經濟造成的危害和影響越小,假如2008年不采取4萬億救市的等一繫列舉措,而是讓房地産泡沫破碎,帶來的危害和影響顯然沒有現在大。但可惜當初采取的不是防災救災的措施,而是重新刺激經濟繼續吹大房地産的泡沫。

    至于居民收入被嚴重低估的說法,我也不完全贊同。的确,按目前的統計方法,居民财産性财富和收入的确無法統計計算在收入之内,許多貪官富豪的灰色收入也不在統計之列。但房價收入比,其實並不應該以這些擁有财産性收入和灰色收入的群體為主要依據,而應該以普羅大衆的收入水平為依據。

    當然,目前關于房價收入比的計算其實就五花八門,缺乏規範和依據。舉例而言,是按個人年收入還是家庭年收入,這個指標就不統一,兩種主張和意見都有,但兩者相差至少一倍;如果按家庭收入,又該如何計算和統計,是按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2還是乘以家庭人口,這也需要規範;家庭住房面積也會影響房價收入比,例如按50方、100方和150方其比值大不相同,這也需要統一才行;最後是房價,是按平均價還是中位數來計算相差也很大,但即使是按中位數,也不一定能反映市場真實狀況。

    但即使按目前約定成俗的計算方法,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顯示,除去可售型保障房,上海純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19.1,位列全國第一。這是按照統計口徑以戶均2.49人計算出上海家庭要工作19.1年才能買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

    該院的《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顯示,2012年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平均值為8.3,其中14個城市高于平均值。北京依然高居榜首,房價收入比為13.3,深圳以12.9緊随其後,杭州以12.2超越上海11.7,居榜單第三名;廣州房價收入比為9.9,排名第8位。

    就是該院數據關于上海的房價收入比,不同的統計口徑就可以得出19.1位列第一,和11.7位列第四兩個相差很大的結果。所以說,席勒先生聽說上海的房價基本上是一個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這也許並不是很正式的統計,但對于年薪僅3-4萬的工薪階層而言,300-400萬的房價難道不是年收入的一百倍嗎?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房地産有泡沫,但並不是全局,僅僅是局部。我覺得,這種判斷是永遠正确的,但現實是,世界上所有的房地産泡沫都不是全局的,而都是局部的。例如:日本的房地産泡沫東京肯定是重災區,但其他城市不會受影響嗎?美國的房地産泡沫也只是集中在個别城市,但全國都會受到一定影響;香港97前的房地産泡沫也並非全局性的,但一旦崩盤則都會受到影響。中國93、94年和97、98年也經歷過房地産盛極而衰的過程,其重災區主要是房價上漲過快的區域,但全國的房地産市場也是會受到全面沖擊和影響的。

    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認為中國房地産的泡沫是鋼做的,意思是剛需很大所以泡沫不會破。但事實上,只要是泡沫就沒有不破的道理。中國房地産泡沫上世紀就破過兩回,近五年如果不救市也會面臨破碎局面。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泡沫只有在破碎之後才知道是泡沫。這種說法我不完全贊同,我認為泡沫其實是一個形容的手法,並不科學和嚴謹。但其實是可以從房價上漲幅度和購房者收入水平來加以判斷的,主要是為了預防房地産泡沫破碎帶來的災難和風險。

    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曾多次提及對中國房地産的看法,稱中國房地産泡沫嚴重。他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得非常熱,但是也有一些必須要警惕的現象,在深圳,房地産非常熱,房價高居不下。在深圳、上海以及其他中國主要的城市,人們在買房,這樣房子的價格實際上是數倍于他們的年收入的,而在加州房價和收入比是8倍和10倍就覺得太高了。

    他對上海的房價比較擔憂。"早前聽說過上海的房價,基本上是一個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也就是說,他要工作一百年才能用他的全部收入買一套房子。既然這樣,他為什麼還要買這個房子?答案是他預期房價還會上升。人是有投機心理的,他覺得以後房子肯定還會漲,但是我覺得這肯定是非理性的。"

    他認為中國房地産現在泡沫嚴重,如果和美國一樣泡沫破裂的話,這将會對中國經濟産生打擊。但在其預警至今的四年中,全國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至少漲了三成以上。國内多位專家表示,中國的房地産市場並不健全,因此難以照搬美國的情況。有分析稱中國樓市不存在整體性泡沫,部分城市房價收入比虛高或源于居民收入嚴重低估。

    席勒看空中國樓市的理由主要有兩條:一是房價收入比太高:在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房價收入比達到36倍,"這令人擔憂";二是.房産租售比偏低:美國的房地産出租回報率一直保持在5%-6%之間。而中國的平均回報率僅在2%-3%之間。而不認同席勒觀點的專家理由主要有:一是預警了幾年房價的泡沫不僅沒破,反倒越長越高;二是房價收入比過高主要是因為居民收入嚴重低估;三是只要市場還有購房需求,就不能認為存在泡沫;即使有泡沫也是局部的,程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

    我是十分認同席勒先生的觀點和看法的,只是席勒先生可能低估了中國政府幹預經濟的能力和程度。如果2008年和2012年不采取救市和穩增長的舉措,中國房地産泡沫肯定會破滅;即便是目前,如果不采取一繫列措施保經濟發展的底線,房地産泡沫也同樣面臨破碎的局面。所以說,泡沫沒破不等于沒有泡沫。

    其實,中國房地産的泡沫如果越早破對經濟造成的危害和影響越小,假如2008年不采取4萬億救市的等一繫列舉措,而是讓房地産泡沫破碎,帶來的危害和影響顯然沒有現在大。但可惜當初采取的不是防災救災的措施,而是重新刺激經濟繼續吹大房地産的泡沫。

    至于居民收入被嚴重低估的說法,我也不完全贊同。的确,按目前的統計方法,居民财産性财富和收入的确無法統計計算在收入之内,許多貪官富豪的灰色收入也不在統計之列。但房價收入比,其實並不應該以這些擁有财産性收入和灰色收入的群體為主要依據,而應該以普羅大衆的收入水平為依據。

    當然,目前關于房價收入比的計算其實就五花八門,缺乏規範和依據。舉例而言,是按個人年收入還是家庭年收入,這個指標就不統一,兩種主張和意見都有,但兩者相差至少一倍;如果按家庭收入,又該如何計算和統計,是按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2還是乘以家庭人口,這也需要規範;家庭住房面積也會影響房價收入比,例如按50方、100方和150方其比值大不相同,這也需要統一才行;最後是房價,是按平均價還是中位數來計算相差也很大,但即使是按中位數,也不一定能反映市場真實狀況。

    但即使按目前約定成俗的計算方法,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顯示,除去可售型保障房,上海純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19.1,位列全國第一。這是按照統計口徑以戶均2.49人計算出上海家庭要工作19.1年才能買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

    該院的《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顯示,2012年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平均值為8.3,其中14個城市高于平均值。北京依然高居榜首,房價收入比為13.3,深圳以12.9緊随其後,杭州以12.2超越上海11.7,居榜單第三名;廣州房價收入比為9.9,排名第8位。

    就是該院數據關于上海的房價收入比,不同的統計口徑就可以得出19.1位列第一,和11.7位列第四兩個相差很大的結果。所以說,席勒先生聽說上海的房價基本上是一個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這也許並不是很正式的統計,但對于年薪僅3-4萬的工薪階層而言,300-400萬的房價難道不是年收入的一百倍嗎?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房地産有泡沫,但並不是全局,僅僅是局部。我覺得,這種判斷是永遠正确的,但現實是,世界上所有的房地産泡沫都不是全局的,而都是局部的。例如:日本的房地産泡沫東京肯定是重災區,但其他城市不會受影響嗎?美國的房地産泡沫也只是集中在個别城市,但全國都會受到一定影響;香港97前的房地産泡沫也並非全局性的,但一旦崩盤則都會受到影響。中國93、94年和97、98年也經歷過房地産盛極而衰的過程,其重災區主要是房價上漲過快的區域,但全國的房地産市場也是會受到全面沖擊和影響的。

    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認為中國房地産的泡沫是鋼做的,意思是剛需很大所以泡沫不會破。但事實上,只要是泡沫就沒有不破的道理。中國房地産泡沫上世紀就破過兩回,近五年如果不救市也會面臨破碎局面。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泡沫只有在破碎之後才知道是泡沫。這種說法我不完全贊同,我認為泡沫其實是一個形容的手法,並不科學和嚴謹。但其實是可以從房價上漲幅度和購房者收入水平來加以判斷的,主要是為了預防房地産泡沫破碎帶來的災難和風險。

    撰文:韓世同    

    審校: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