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夢京華之我們的遊戲(七):與“武器有關”(一)

观点网

2012-06-06 13:33

  • 我們生長在“備戰備荒為人民”時代的孩子,接觸的電影也80%是戰争題材的,所以男孩子的遊戲多和打仗有關,而玩具,那時候物質匮乏,家里條件有限,只有DIY,也多半兒是武器,乃至“兇器”。但寒伧的生活卻並不妨礙孩子們盡情玩耍,兒童遊戲器品種之多、參與者興趣之濃,至今仍是我輩人津津樂道的話題。自制“武器”中因為頗有一些已經絕迹了,所以本文盡可能詳盡描述其制作原理,以為後來的孩子留下效仿的依據。從這些自制玩具的精巧的機械結構可以看出,我們那“一窮二白”的年代,孩子的動手能力真的超強。

    彈弓和彈弓槍

    男孩子歷來頑皮,天性中有股張力,彈弓自然是多少代男孩子百玩不厭的玩具。據說彈弓子歷史悠久的一塌糊塗,以前古代幹脆就是武器。到我們這幫子小孩子好彈弓,大概多是看電影《小兵張嘎》的次數多了。原始自制彈弓主體樹杈和寬皮筋兒。取材需要是Y字形的樹權,把皮剝了去,後來發展成用硬鐵絲紮一個,手柄上捆上玻璃絲,看着更先進、更來勁兒。皮筋,多是剪一截廢舊自行車内胎,在樹權或手柄上固定,綁好,那彈弓就成了形。那時,讓人羨慕的、愛在女孩子面前“得瑟”的,就是用彈弓子裝上石子兒打鳥,不過鮮有射下來的,那鳥兒也不是吃千飯的,你在樹下剛擺好造型,它們便翹着屁股撲棱棱飛走了。比較野和淘氣的孩子,還有對着小雞、狗開練的。自然的,四鄰的玻璃窗也不能幸免于難,劈劈啪啪,玻璃渣子進了一地,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應該說,彈弓槍,是彈弓與槍的樣式的完美結合。它的出現,與當時那個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年代有關。當然,其殺傷力也較低,否則不可能流行起來。一根鐵絲,鋼鋼硬的,最好是八号鐵絲;若幹細銅線(或者玻璃絲),用來纏槍身;幾根橡皮筋,用來發射子彈的。這些材料,比較容易“操持”(搜集)。鐵絲,誰家都有,實在沒有的,去工地撿鐵絲頭也夠用的。細銅絲值錢,賣破爛也值兩個子兒,一般家長都藏得嚴實。不過,“再嚴實也躲不過好獵人的火眼金睛”。至于橡皮筋,跟女同學要就是了,那東西便宜,幾個錢就一大把。材料備齊了,工具只需一把鉗子,扭來轉去的就做成了一把槍。最難撾的是槍頭的“羊角”,需要比較大力氣,我那時一般都會求助大人。

    彈弓槍的子彈全是紙疊的,子彈前面的那個尖兒,完全取決于紙的材質,紙厚且硬,威力就大大加強。那時最硬的子彈是用“挂歷紙”疊的,只要你端起槍來,對手無不望風而逃,吓得屁滾尿流。碰上哪個老師不厲害,老師回頭在黑闆上寫字的時候,正是“神槍手”大顯威風之時,一時間,子彈紛紛擊中某些同學的後腦勺部位。“哎呀,哎呀”之聲接連傳來。收槍動作慢的,自然被老師繳械了。我清楚地記得有個年輕漂亮的女老師,把槍拿在手里,端量了好一會兒,或許她在心里贊歎這些調皮學生的靈巧創造吧,說不定那只槍後來成了她的孩子的玩具了吧。

    子彈是不長眼的,誤打誤中的事情時有發生。打到同學眼睛上、打得頭起大包、女孩痛哭,告老師找家長的事情都時有發生。至今最讓我慚愧的,是一次我生病請假在家,母親在桌邊剝豌豆,我在桌子上疊了一大堆子彈,裝在槍上正比劃,一不小心走火了,子彈正打在母親眼角,當時腫了大包…….當然,那槍也保不住了。

    下面是一支流行于上世紀60-70年代的普通級彈弓槍,相信出生于那個時代人都不會陌生,它是在特殊的經濟條件下的男孩子們最喜歡的特殊的玩具,一根鐵絲,若幹漆包線,一個橡皮筋,經過巧手的彎折,套上橡皮筋,就變成了一件頗具“威力的武器”。但它是怎樣被做出來的,在成年人的記憶中已經開始模糊了,對于年輕人它也只是個傳說了。

    紙彈弓槍又稱紙彈弓、彈弓槍,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于小學校園里,用于類似于真人cs遊戲的玩具槍。槍身用鐵絲或其它金屬絲和橡皮筋制造。子彈多由8厘米長1.5厘米的紙條折疊而成。由于多是個人手工制造,槍型種類很多,但卡機、扳機的形狀的變化不大。

    滋水槍

    小時候,天氣一熱,玩兒水成了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到八一湖、護城河里遊泳、到各大學遊泳池一玩兒一下午、下了雨趟水等等,都沒少幹。水成了炎炎烈日最好的降溫之物。當然,拿起自己做的滋水槍,課間搞個惡作劇更是家常便飯。

    小時候收工做的滋水槍都非常簡陋。用一根尺余長的黃色軟橡膠管,(有的是醫院用的輸液管,有的用自行車氣門心),一端紮緊,另一端插進一根用完的圓珠筆管,然後再用繩子紮緊。圓珠筆尖一定要把中間的滾珠用針頂出來,水才能從中滋出。我們把這種裝備叫滋水槍,其實一點槍的樣子都沒有。

    玩的時候,拔下圓珠筆尖,用兩只手指夾緊圓珠筆管,對準自來水龍頭,打開水閥,通過水壓将水注入膠管兒。不一會兒,厚厚的軟橡膠管就被水撐得鼓脹起來,像一根巨大的透明香腸。灌好水後,再迅速把圓珠筆尖插回,用一個指頭堵着筆尖。一旦松開手指,膠管里的水在膠管緊縮的壓力下,會射出很遠。另一只手托着充滿水的軟膠管,管子很長的時候,幹脆就把膠管挂到脖子上,這樣就可以“打仗”了。見到滋水對象,松開堵着圓珠筆尖的手指,水立刻劃出一條抛物線,直奔對方。對手也不示弱,立刻滋水回應。交戰雙方被水射得東躲西竄,伴着嘻嘻哈哈的笑聲。你來我往中,大家都不想讓對方水槍里的水射着,又都想把自己水槍里的水射向對方。于是,邊閃躲邊進攻,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沒一會兒,統統都成了水人。你看看我被水打濕衣服的狼狽相,我看看你渾身濕淋淋的窘狀,大家都樂不可支。常常課間弄得一塌糊塗,上課狼狽地坐在教室里聽講。

    說起來,水槍有着悠久的歷史。在軟膠管出現以前,小孩玩的是用竹管兒做成的射水槍。據民國初年的《日用居家百科全書》介紹,水槍是選用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竹管兒,在封閉端鑽個小孔。再找一根竹條,頂端纏繞些布條,使之與竹管兒内壁緊密結合,再從開口端插入。上提竹條吸水,推進竹條射水。這和現在的注射器有點相似。現在的小孩,别說玩竹筒式的水槍了,就是膠管式水槍也少有人玩。商店里有賣花花綠綠的仿真水槍。即使有家長肯為小孩子買,也不過是在水槍里灌點水,讓孩子象征性地對着某個方向滋幾下水,有哪位家長舍得讓自己的孩子被水淋個透呢?缺少對抗性的遊戲,當然吸引不了小孩去玩,他們不喜歡玩水槍也就不足為怪了。

    2012-5-30 夏夜于花園路

    撰文:毛大慶    

    審校: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