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東澳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观点网

2023-05-30 11:29

  • 寄情于東澳島山山水水,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無車馬住來之喧嘩,面朝大海, 悠然自得,心花能不怒放乎!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知天命之年重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禁感慨萬千,一股清新自然之風直沁心田,颠覆了大海在我腦海中的印記!海子筆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令人心曠神怡!波瀾壯闊、波濤洶涌、驚濤駭浪不再驚心動魄;看透看淡更不可能望洋興歎……

    海子告訴我們,珍惜當下,愛護身邊人,善待余生,不受功名利祿羁絆,寬容、簡單、自由才是真的快樂。擇一處面朝大海,一個人或攜手愛侶,或三二知已,放飛自我,不掩飾、不僞裝,找回真正的自己……如此這般,歲月靜好,海子向往之,我們無不憧憬着!

    家鄉的第一灘、浪漫海岸、晏鏡嶺;陽江海陵島、沙扒灣;湛江東海島、特呈島、硇洲島;惠州巽寮灣;汕頭南澳島;揭陽濱荷灣;汕尾紅海灣;以及珠海東澳島……我一點兒也不陌生,讀罷海子的詩句,我決定再去東澳島走一回!

    珠海“浪漫之城”之美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要說“百島之市”恐怕就鮮為人知了吧!俯看珠海,一百多座大大小小的海島如珍珠般撒落在離岸的大海中,就像鑲嵌在大海中的綠寶石,東澳島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全島約4.6平方公里,位于珠海香洲東南部,萬山群島中部。由于島的東側東澳灣锲入中部約1500米,形成一大塊凹部,故稱東澳島。

    東澳島,海水湛藍清澈,水天相連,海天一色,白色沙地清晰可見,微風輕輕泛起層層波浪,猶如層層的裙皺,靜靜地平鋪在海面上。沙灘細膩潔白如雪,就像踩在松柔、舒适的白色地毯上,人稱“鑽石沙灘”!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奇石和古迹……6位一體,林木蔥郁、天藍水美、人文濃郁,天然合一,相映成趣……斧擔山登高、蜜月閣眺海、大竹灣聽濤、東澳灣觀日、遺址斜陽……畫卷天成,構成了東澳島绮麗多姿的自然人文風光,既有氣象萬千、磅礴壯觀的驚濤海浪,又有星羅棋布、形狀不一、渾厚粗犷的天然疊石撒落在山海中,形态逼真,惟妙惟肖;還有蒼翠欲滴的喬灌綠叢枝蔓纏繞、鮮豔怒放的山花等天然原始風光,以及悠久曠遠、莊嚴肅穆的歷史遺迹,還有遊客歡樂奔放的歡笑聲……啊,給東澳島平添了幾份誘人的魅力!

    東澳島海浪緩、底平,安全且不乏刺激,是海浴、沖浪、潛水、風帆等的絕佳之地。東澳島森林覆蓋率達82%,植被豐富、樹繁葉茂,純天然原始生态景觀,絕非人工雕琢。與諸多過度開發經營,高樓林立、人頭涌涌、喧嚣嘈雜、烏煙瘴氣的海島相比,東澳島開發強度低,僅有的幾棟建築輕輕地嵌入厚厚的綠叢中…… 安谧祥和,觀光休閑度假體驗感超強,妥妥的一個個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人文海島。我想,如果陶淵明當年有幸來過,《世外桃源》會不會被改寫呢,這真的不好說!

    東澳島還是“吃貨”的天堂,島上漁民淳樸熱情、海産豐富,光魚類就200多種,其中将軍帽、狗爪螺、石九公被稱為“東澳三寶”,即撈即做即吃,随便在附近找一家餐廳加工,價格合理,原汁原味,無窮的鮮味定會給你的味蕾帶來别樣的感受,豈不美哉,快哉……由此,東澳島被譽為“廣東的小塞班”,我想這不僅恰如其份,恐怕還有過而無不及!

    東澳島動靜、老少皆宜,金沙沙灘西北部山峰上的蜜月閣還是情意正濃的情侶們“打卡”之聖地,不過1008級台階沒有一定的誠意和毅力可不能達至!登閣遠望,天高雲淡水闊,澳門凼仔大橋依稀可見。閣樓牆壁四周刻滿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文人墨客的“抒情詩詞”,細細品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唱響“現代版愛情故事”的情侶們此時怕是有更新更深更妙的感受!

    玩累吃好,安靜下來聽聽東澳島的故事也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正是一個個神秘而傳奇的故事讓東澳島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吸引着不少遊客慕名而至!

    傳說清嘉慶年間,大海盜張保仔統領的“五色幫”聲勢非常浩大,受清軍圍剿不得不撤離東澳島。據說臨走前,張保仔吩咐在兩處摩崖分别刻上“武當勝景”“萬海平波”石刻,然後将18箱财寶埋在石刻附近,分作“藏寶十八行,行行十八翁”,以待他日重歸。據說石刻故意将萬字頭采用陽刻,其余都用陰刻,誰能将萬字頭解開便得此寶藏!于是島上便留下了“珠寶十八箱,箱箱十八行,誰能得到它,早喝粥來晚宰羊”的歌謠……至于藏寶藏于何處,雖歷經三百余年,但破解高人至今蹤影難尋,謎始終是迷!

    如果說張保仔藏寶是個傳說,那麼島的東部留有明末守島軍民抵禦外侮而構築的古堡铳城和烽火台、海關遺址則是千真萬确的歷史事實。

    沿着密林殘存的海島古驿道(廣東唯一一條)---“海關古道”拾階而上,摩崖石刻、海關水手房遺址、海關辦公樓遺址、海關遺迹、铳城、烽火台、将軍石林等盡收眼底。

    據《香山縣志》載,铳城建于1729年(雍正七年),駐兵50。三面臨海,一面靠山。石城牆高2.5 米,上厚1.5米,平面布局呈長方形,長48米,寬20.5米,城門設于東南面,炮台設在西北角,城内炮台兩座。铳城東北約40米處建有一座呈圓錐形,精煉三合土與石塊築成,傳遞信号用的烽火台,里面有火膛、煙道。在通迅設施欠發達的古代,烽火台屬于不可或缺的重要軍事報訊設施,是虎門外對付外國侵略者和強盜的一道防線。

    到東澳島,海關遺址不可錯過!據記載,1898年清政府便籌建了東澳島海關,1899年10月正式啟用,負責監管往來于香港與廣東西部沿海的華籍民船及其所載貨物,征收鴉片稅厘,百貨關稅、經費和厘金。後來清政府禁煙,前來報關的船只日益稀少,1919年宣布閉關。而如今海關遺址僅留一段地基和一處遺址,斷壁殘垣和破瓷碎瓦雖破敗不堪,但二百多年前東澳海關呈現的近代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繁盛輝煌及所經歷的艱辛與不平顯露無遺……東澳島海關是廣東罕見的海關機構與海防要塞結合設置的重要代表,其歷史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在我看來,吃不可無肉,居不可無竹,遊不可無古迹!近乎完美的自然生态環境、平緩清澈透亮的海水、南沙灣新石器時代遺迹、铳城殘牆、烽火台、海關遺址、“武當勝景”石刻……一一舒展着東澳秀麗的風景和悠久的歷史畫卷,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寄情于東澳島山山水水,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無車馬住來之喧嘩,面朝大海, 悠然自得,心花能不怒放乎!

    撰文:王韶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