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國本輪刺激無需懼怕後遺症

观点网

2020-06-08 16:00

  • 中國将致力于實現“六保”目標: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鍊供應鍊穩定、保基層運轉。

    沈建光 在上個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中國公布了一項備受期待的财政刺激方案,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狀病毒病)危機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造成的負面影響。

    此次抗疫支出的資金将來自發行抗疫特别國債、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地方政府專項債以及擴大财政赤字,政府總計新增舉債3.6萬億元(合5000億美元),約為中國經濟年産值的4%。

    在中國國内的許多人看來,這種幹預很像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推出的4萬億元人民币刺激計劃。該刺激計劃被視作有關超寬松财政政策風險的一次慘痛教訓,自那以後成為經濟辯論中的主要話題。但是這種“刺激恐懼症”從何而來?

    金融危機時的刺激計劃旨在提振低迷的需求,它包括大規模公共基礎設施投資、社會福利支出和農村發展。誠然,它給中國留下了多年後才會感受到的許多後遺症,比如地方政府債務攀升、房地産泡沫積聚和大批僵屍企業等。人們擔心最新的大規模支出會引發新一輪由債務驅動的泡沫,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事實也證明,2008年的刺激計劃是果斷而及時的,使中國經濟走出了那一時期的困境。如果當時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弊端能得到更好的解決,上述後遺症本可以控制。

    當全世界正在遭受金融危機余波的沖擊時,中國的政策制定者擔憂危機會導致經濟減速,這是完全正确的。幾個月後中國的出口急轉直下,失業率上升,大量中小企業倒閉。“四萬億”刺激讓中國經濟迅速恢復體能,並在随後的10年里超越了許多競争對手。

    公共支出不僅刺激了總需求,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的紅利也逐漸顯現。高鐵、新機場和物流等基建——大多是在金融危機後建成的,一度被認為是不成熟的投資——塑造了中國的城市群,並提高了中國制造業的競争力。根據我們對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的分析,中國在全球制造業附加值中所占比重從2008年的14.4%上升至2018年的28.2%。

    中國明白現在形勢截然不同,比2008年還要更加緊迫。今年第一季度,随着抗疫工作持續,中國國内生産總值(GDP)下降6.8%,為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相比之下,中國在2008年至2010年期間的經濟增長低谷期,年增長率也有6.4%。

    盡管4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出一些復蘇迹象,但國内需求仍跟不上供應。雖然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但零售額和投資卻出現收縮。而且,随着世界準備迎接一場嚴重的技術性衰退——其中,美國第二季度經濟經通脹調整後折成年率下降38%——中國4月份出口的暫時性反彈掩蓋了海外訂單不斷被取消的嚴峻現實。

    中國政府承諾将致力于實現其所稱的“六保”目標: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産業鍊供應鍊穩定、保基層運轉。例如,保護就業和中小企業就需要類似于“美國薪酬保護計劃”(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這樣的措施。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鍊則意味着要增加基礎設施支出。

    與其他大型經濟體相比,中國有更大的政策操作空間。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财政跟蹤數據,截至今年4月,中國應對疫情影響的援助計劃(包括支出、貸款和擔保)僅相當于其GDP的2.5%,而德國為34%,日本為20.5%,美國為11.1%。即使加上在人大會議上宣布的舉措,中國的财政支出承諾相比西方經濟體仍有很大差距。

    中國還擁有一批前景良好的新項目。當然,大部分财政支出将被用于落實“六保”,但人們也應關注那些“新基建”投資,例如數據中心、配備人工智能的工業設施以及冷鍊物流,所有這些項目都可能在未來10年内釋放出中國作為經濟強國的潛力。

    力度适宜的财政舉措既有利于短期的穩定,也有利于長期的繁荣。當然,單純的刺激計劃並不是萬靈藥。要說服懷疑論者,最好就是先有一個結構合理、目標明确的支出計劃。在此基礎上,還要采取進一步的努力來重新振興“疫後時代”的經濟,推行農村土地改革和進一步開放金融領域等措施——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世界,這些仍是中國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

    附:6月2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發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署名文章“China’s stimulus sceptics need not fear side-effects this time” ,譯文《中國本輪刺激無需懼怕後遺症》刊發于6月4日《金融時報》中文網。

    譯者/何黎

    沈建光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