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房地産洗牌,誰能活下去?

观点网

2020-03-16 20:33

  • 此時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洗牌,淘汰,再洗牌,再淘汰。

    這是殘酷的生存規律。最近十年,房地産行業淘汰過一批企業,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洗牌。

    “今年将是房地産行業洗牌的年份。這場疫情加速了洗牌的速度。洗牌力度大于2019年。”

    3月16日,2020觀點年度論壇上,經濟學家巴曙松預測,今年破産的房企将在600-700家。

    他推算,今年房企的總債務規模1.46萬億元。7月份是房企債務的峰值,預計1490億元。

    當處于轉型期的房地産市場,疊加新冠疫情之後,壓力增大。後疫情時代,有哪些機遇?房地産的生存規則,将有哪些變化?

    此時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01

    從現在起,房地産進入“雙穩”周期,即政策平穩與房價平穩。

    這是巴曙松對于市場大趨勢的判斷。

    他認為,房地産政策就是一個平衡,而不是單純的刺激。

    而旭輝控股CEO林峰認為,所有的政策都是在對沖風險。

    他打了一個比方,2003年非典時,房地産行業像少年摔倒了,能馬上爬起來。2020年的房地産行業更像在中年期,摔倒了,至少要休養幾個月。

    林峰預測,2019年房地産行業的峰值16萬億。今年疫情的影響,如果沒有外界刺激政策,至少減少1萬億。

    事實上,對沖也是一種平衡。對沖,還體現在資本市場。建銀國際經營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曾粵晖表示,現在進降息周期,資金供應充裕。

    林峰介紹,因為200多萬億的M2增量,加上今年量化寬松,将帶來一部分資金保值增值的買房需求。

    “看不見的手”正在拿走我們的錢,且是悄無聲息的。我們對沖的是國外資本市場,對沖的是貨币貶值預期。對于開發商而言,他們追求規模與利潤的平衡。

    未來10年,中國城市化率增加10%。也就是說,至少還有1.4億人在城市里買房。這是房地産市場的增量需求。

    其次是,中高收入階層的換房需求。疫情之後,他們對生活方式與理念有更多理解,會選擇城市與項目,更看重城市的醫療服務、公共服務與應急服務。

    巴曙松認為,當前的房地産市場,已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買方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與巴曙松的觀點類似,林峰表示,被限制的買房需求、租房轉買房的需求、改善性需求等,将在疫情後釋放。

    02

    “這輪洗牌将加速新趨勢的到來。”巴曙松認為。

    新的消費習慣,帶來商業模式的切換。無理由退房等交易規則的出現,将重構行業的標準與格局。

    巴曙松建議,未來房地産的線上趨勢下,房企要有适應能力。

    中城新産業園董事長劉愛明也認為,“線上化”将催生企業組織形式、運營成本等變革。如今,劉愛明習慣了網上辦公、網上開會。

    未來是大公司、小團隊。他引用巴菲特的名言,“要把公司做小,把産品做好,把員工做精,把服務做好,把市場做大”。

    論壇上,嘉賓們談到最多的是産品與服務的創新。

    2003年非典後,住宅的塔樓,變成闆樓設計。人們更重視南北通風、低密度小區。新冠疫情後,買房人更關心客廳與餐廳的功能,儲藏空間的大小,跑步機放在哪里?

    以前,我們談智慧社區往往是噱頭。最近,看到有房企與設計院開發出幾套很酷的抗疫戶型。抗菌地漏、社交廚房、玄關消殺、家庭辦公室等設置。

    五礦地産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何劍波認為,未來在于健康社區與智慧社區。

    “這些標準都是消費者說了算。”

    03

    “這次疫情相當于給行業做了一次體檢。”泰禾集團副總裁全忠表示。

    “我們有私人醫生、醫療服務站等健康服務體繫。未來将在項目中提供雙管家服務:小區管家與健康管家。”

    印象中,高端小區里單獨配備健康管家的並不多。也許這也是一種趨勢。

    對于物業來說,這次疫情是物業價值的再發現。從保安保潔,到健康管理、居家生活提供商。

    疫情後,無接觸服務、居家生活服務等方面将有更多改進。比如,遠程醫療、快遞機器人等。

    這些遙不可及的東西,很快都将成為品質社區的標配。

    從總量上看,物業管理是一個萬億級市場。2019年,有10家物業公司完成上市。頭部物業公司發生24起並購。今年3月13日,又有一家物業公司赴港上市。

    花樣年控股執行董事、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潘軍認為,物業管理公司,将變成社區服務公司。

    [後記]

    一次行業論壇,全線上直播。

    這本身就是一次行業的改變。

    每次觀點論壇,我們都在談危機,每次我們都能平安度過危機。

    正如林峰所言,行業像大海。

    我們見過大風大浪。這場疫情像催化劑,加速洗牌。

    對于買房人來說,我們更樂意看到洗牌,買到更好的房子。

    有人說,危機三五年一次,将是常态。

    我們的創新也将是常态。以後,線上賣房也将是營銷的常态。至于巴老師說的700家死掉,也是常态。因為國内房地産企業數量近10萬家。

    記得論壇開場時的第一句話,“今年将是艱難的一年,也是希望的一年。”

    這一年,将出現新的消費習慣、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生存法則。不過,對買房人來說,只有城市群級的大城市,才有更好的醫療服務、更好的城市治理。在這里買房,也許是跑赢“印鈔機”的方法。

    文|楊光華(地産寫字人)

    撰文:楊光華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