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直擊 | “利潤王”也下滑 中海傳遞20%增長及投拓目標(實錄)

观点网

2023-04-01 00:41

  • 該公司制定合約銷售目標為增長20%,同時新增土地權益投資額預計雙位數增長。

    觀點網 受宏觀經濟放緩、地産信用危機及疫情反復等因素的影響,過去一年房地産企業普遍處于經營承壓狀态。以國央企為例,包括招商蛇口、華潤置地、中國金茂、保利發展等企業,期内歸母淨利潤都出現了負增長。

    3月31日午間,有着“利潤王”之稱的中海地産也釋放了這種信号。

    根據中國海外發展發布的2022年業績報告,期内錄得收入1803.22億元,同比下降25.56%;毛利率21.29%,同比下降2.25個點;歸母淨利潤232.65億元,同比下降42.06%。

    盡管面臨盈利下滑,但在當天召開的業績會上,中海管理層延續了半年前的表态,即更為看重的是淨利率指標,並強調淨利率未來依舊維持領先地位。

    去年,該公司錄得歸母淨利率12.90%,同比下降3.67個點,歸母核心淨利率13.5%。

    中海管理層亦宣布了2023年的經營目標:拟實現合約銷售增長20%;同時商業物業收入增長30%,新增土地權益投資預算雙位數增長,淨利潤穩中有升。

    銷售目標上調得益于中海過去兩年積極的擴表舉動,僅去年累計投入接近1209億元擴充土儲,對應貨值2403億元,為今年可售貨值7900億元提供了保障;同期淨借貸比也從32.3%提高到了45.2%。

    算上中海,越秀地産、招商蛇口、深圳控股等多家國央企均已披露今年的銷售目標,一定程度上也令外界确信市場已經企穩回升。

    中海主席顔建國則提出了另一種暢想:公司有信心在下半場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

    業績現狀

    2020-2022年,中海分别錄得歸母淨利潤439.04億元、401.55億元、232.65億元,同比增幅分别為5.49%、-8.54%、-42.06%。據觀點新媒體查詢,過去20年間該公司共計僅錄得三次淨利下滑,而去年創下了跌幅最大的紀錄。

    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結轉成本的太高,去年中海直接經營成本1419.28億元,同比下降23.37%,降幅小于同期收入(25.56%);這使得公司毛利率從23.54%下降至21.29%。

    另一方面,期内中海錄得淨其他收入虧損17.85億元,上年同期該數值為47.12億元。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外币匯兌從上年同期收益24.57億元變成虧損51.79億元,在資本化8.96億元後匯兌虧損仍達到42.83億元。

    造成匯兌主要是由于中美之間降息、加息導致匯率波動,中海于年報中表示,公司匯率利率管理主要以自然對沖為主,暫未考慮與任何衍生金融工具投機交易,但将審慎考慮是否于适當時候進行貨币和利率掉期安排。

    其次是計提減值進一步加劇了淨其他收入虧損,去年中海分别對物業存貨減值準備15.2億元,對應收合營公司款減值準備13.27億元,而上年同期該公司並未做相關計提處理。

    顔建國也對去年的業績作出總結,認為過去一年行業持續下行,中海的營收和利潤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的原因包括疫情反復,影響了銷售和工程進度,結轉收入相應減少,毛利率有所下降,在财務上也做了一定的減值撥備。

    “這些因素使得公司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們在下一步需要進一步加倍努力。”

    其中對于計提撥備,副總裁郭光輝解釋,去年整個行業都在低位徘徊,疊加企業風險頻出、疫情反復等,公司按照會計準則做一些減值測試和安排是合理、恰當的。

    他表示,計提撥備也為中海整體資産進一步夯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並轉而強調計提部分僅占公司總資産0.3%,規模非常小,風險可控。

    至于毛利率,郭光輝則希冀外界注意到盡管去年中海的毛利率、核心淨利潤率在行業里依然是領先水平。若剔除稅後投資物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匯兌淨損益等影響後,該公司歸母核心淨利潤将變更為244.2億元,同比仍下降28.01%;折合歸母核心淨利潤率13.5%。

    郭光輝同時重申了中海更看重核心淨利潤率這一觀點。

    中期去年8月召開的中期業績會上,他就曾表示,公司一直更看重淨利潤率,淨利潤率更能反映一家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比如投資精準、成本管控、精益建造等,此外較低的融資成本、管理費用、行銷費用都會增厚利潤。

    去年中海分銷費用、行政費用分别同比增加3.73%、下降18.43%,導致分銷及行政費用比率從2.88%提高至3.62%;融資方面,全年加權平均融資成本3.57%,同比微升0.02個點。年報表述稱,公司費效比行業領先,融資成本處于行業最低區間。

    充裕的财務空間亦令中海得以相對從容應對市場波動風險,並捕捉市場調整的機會。這集中體現在資源獲取上,去年中海繫列公司新增土儲50宗,購地金額約達1208.7億元,新增貨值人民币2403.4億元,連續數年新增貨值位居行業前列。

    其中,中海繫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去年新增土儲40宗,對應購地額1107.2億元,新增貨值占2139.4億元;按區域分,一線及強二線城市新增34宗,購地額占比85%,同比增加11個百分點,對應貨值1862億元,占比87%。

    另于非公開市場,去年中海新增收購廣州亞運城、上海楊浦項目等,並購投入資金逾100億元;該公司還披露對城市更新項目持續投入了大約100億元,所涉及的上海建國東路項目、北京中信城項目将于2023年入市銷售。

    與之相對應,融資杠杆也在明顯加大,過去三年中海總借貸金額分别為2129.8億元、2419.2億元、2703.9億元,淨借貸比率從32.6%提高至45.2%。截至去年底,該公司一年内到期的借貸僅393.6億元,在手現金則達到1103.1億元。

    競争地位

    “行業轉折期,我們夯實了基礎,積蓄了力量,強化了競争優勢,有信心實現經營業績的穩中求進。”在業績會上,顔建國如是表示。

    按照其說法,中海具備“穩”的基礎主要包括城市布局、貨量結構、财務資金、融資成本、成本費用等優勢,“進”的資源則主要指過去兩年投資購地金額的領先——過去多年該公司一直表示将90%以上資源投向住宅開發。

    顔建國還提及,過去一年多,土地市場競争減少,公司新增項目的回報率顯著提升。

    對此,行政總裁張智超也表示,去年中海繫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獲得的40宗地,年内便開盤21宗,到目前為止已開盤31宗,周轉效率、回報實現都是近年來最好水平。

    體現在銷售業績上,去年該公司合約銷售2948億元,同比下降20.2%,降幅小于百強房企同期,僅北京就貢獻銷售493億元;銷售均價2.13萬元/平方米,同比增加8.7%;銷售回款率保持在93.1%,境内銷售回款率95.1%。

    因此從已售未結資源看,去年底中海繫列公司已售未結金額從2662億元降至2453億元,剔除中海宏洋後,卻從1694億元增至1727億元,該部分的毛利率水平有望較過往有所修復。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海繫列公司土地儲備6842萬平方米,對應總貨值約1.15萬億元。剔除中海宏洋,該公司共計土儲4389萬平方米,權益面積3758萬平方米;其中一線及強二線城市土儲占2847萬平方米,貨值占比則達76%。

    中海管理層披露,2023年公司可售貨值約7900億元(不含今年新購地增加的貨量),其中城市更新屬性的上海建國東路項目、北京中信城項目貨值逾460億元。在貨值基礎上,該公司制定合約銷售目標為增長20%,同時新增土地權益投資額預計雙位數增長。

    張智超表示,在現金回款比較佳的狀态下,今年本集團在投資的策略和目標上面會相對偏積極一些,在指引上面也給出了一個雙位數增長的目標,過程中我們會結合銷售、現金收入,以及财務的情況進行适時調整和安排。

    “總體來說對今年的銷售任務完成是非常有信心的,我們内部肯定有更高的目標。”

    盡管如此,張智超被問及投資的策略時仍表達了謹慎态度。他表示,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公司特别看重項目的确定性和回報率,不會為了簡單增加土地的規模盲目擴張。收並購方面,同步看重項目涉及的法律關繫、周轉效率等。

    這種表态與半年前同樣沒有太大變化,當時管理層提及會繼續捕捉並購機會,保持積極姿态,全面撒網,但符合“三個主流”(即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産品)原則的項目相對較少。事實上,去年下半年該公司落地的收並購較少。

    此外,中海制定的新一年目標還包括了商業物業新增20個新項目入市,支持商業收入增長30%;以及公司淨利潤穩重有升。

    其中,定位為“明天”業務的商業物業收入52.6億元,同比僅增長1.8%,剔除減租影響後增長6.9%。按規模計,寫字樓業務易運營自持項目56個,年内新簽約84萬平方米,總規模達354萬平方米;購物中心已運營自持規模213萬平方米。

    副總裁王林林也透露了對接REITs的計劃,表示中海積累了超千億規模的商業資産,REITs 将會推動公司的價值釋放。

    以下為中海2022年業績發布會問答實錄(節選):

    現場提問:中海怎麼看整體市場的發展潛能與動能?很多熱點城市土地市場升溫比較快,拿地策略有什麼樣的目標或者規劃?

    顔建國:2023年我們确立了積極進取的目標,當前市場仍處于房地産上下半場轉折期,還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我們對總體市場是有信心的。

    從更長時間來看,我們認為市場結構、行業結構、業态布局都在發生很大變化。

    第一、市場規模适度下降後會穩下來,主流觀點會是穩定在10萬億左右,規模足夠大,房地産仍然是一個大行業、好行業。

    第二、從發展模式來看,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到了買方市場,增長模式從規模向效益轉變。中海一貫是效益優先,不會将規模放在首要地位。房企管理模式方面,現在是強調精細化管理,標準化、信息化、數字化,這些方面已經是中海管理的基本要求與技能。當前市場形勢下,我們更加關注客戶需求,關注産品創新,關注企業運營效率。

    第三、我們此講前“三個分化”,相信這個趨勢将進一步強化。城市會進一步分化,一二線城市抵禦周期波動的能量更強,三四線城市波動調整更大。企業會繼續分化,行業集中度還将提高,中海要持續提升市場占有率。

    從長期來看,中海的發展有三個要點。

    第一、結合公司十四五戰略規劃目標來看,我們将保持戰略定力,維持既定目標繼續前進。近幾年,房地産市場進入轉折期,疊加疫情的影響,不确定性較大。但這些擾動因素,都不會影響我們的長期戰略目標,我們希望成為世界一流不動産開發運營商。

    第二、堅持今天、明天、後天的業務結構方向也不會變。堅守主航道,住宅開發仍将是公司的核心業務,配置90%以上的資源。我們相信,無論從利潤貢獻、周轉速度來看,住宅開發仍然是好生意。近三年,我們的商業項目大規模入市,未來幾年商業收入增長非常快,今年商業收入制定了30%的增長目標,相應資源配置也會跟上。

    第三,在确保财務穩健的前提下,我們将适度擴張規模,提升市場份額。

    張智超:有關土地儲備的情,第一,去年市場持續下行,中海逆周期拿地,擴張型投資,拿地金額、新增貨值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因為有充足的資源,我們今年制定了銷售增長20%的目標,並對實現這個目標充滿信心。同時,在現金回款比較好的情況下,我們今年的投資仍将相對進取,拿地金額規劃了雙位數的增長。過程中,我們會結合銷售、現金收入及公司财務狀況來實時調整和安排

    第二、聚焦戰略一致性,近幾年我們的投資布局、土地規模與結構上總體是非常優秀,具備很強的比較優勢。2022年投資拿地中,一二線城市的貨值占87%;今年的可售貨量中,73%在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未來投資還将進一步聚焦一線二線重點城市,同時,也會在長三角、珠三角城的一些重點城市尋找機會,以确保投資的廣度。

    第三、我們将堅守投資回報要求,堅守投資刻度,确保合理的回報,确保行業領先的盈利能力。每一個項目,我們将結合成本利潤率與IRR來綜合判斷決策。

    第四、我們要發揮财務穩健、資金充裕的優勢,在收並購、城市更新等方面,多渠道獲取土地儲備。

    現場提問:20%增長目標是一個保底概念嗎?内部目標是否更高?這20%增長是否已經包含了可能的收並購?

    張智超:公司全年貨量7900億,這個貨量沒有包含今年新增投資所産生的貨量供應。

    公司的可售貨量行業領先,這是今年銷售增長20%的底氣所在,是近兩年堅持聚焦投資的結果,内部肯定有更高的目標。

    此外,我們的貨量結構優異,沒有出現大幅價格折讓的情況,更多的是平衡好量、價和利潤之間的關繫,做好整體經營的安排。我們對完成今年的銷售目標充滿信心。

    現場提問:公司在REITs以及相關資産證券化方面有沒有安排?

    王林林:我們理解REITs是促進房地産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商業資産打通資本循環的關鍵一環。

    從長期視角看,我們把REITs作為契機,從構建房地産新發展模式的角度去思考商業模式優化。對中海而言,我們不會将退出當作一錘子買賣來思考,希望通過REITs建立一個持續高效投融資循環,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為商業資産運營構建更高效的發展邏輯,推動集團的高質量發展。

    REITs除了對底層資産有區域和業态的要求之外,資産本身也有準入條件,回報率是隐性標尺,我們将這個標尺嵌套在公司商業資産運營體繫中,确保相關商業資産良性循環。

    中海積累了超千億規模的商業資産,目前在手的購物中心以環宇城、環宇荟、環宇坊的三條産品線,持續在一二線城市深耕做優做強。寫字樓的資産與數量在行業保持領先,REITs将會推動公司優質商業資産的價值釋放,為股東貢獻更多回報。

    現場提問:公司是否會考慮更多的收並購?

    張智超:今年以來,市場企穩和復蘇,重點的一二線城市復蘇情況更好一些,土地市場又開始熱起來了。公開招拍挂市場,受春節因素的影響,今年一季度供地相對偏少,我們也積極參與。一季度,公司在南京、杭州各中標一個項目,地價款合計40多億。

    我們不會為了增加土地規模盲目擴張,包括收並購,核心還是看項目質量、資産質量。此外,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型城市更新項目,也有很大的投入。

    撰文:鐘凱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公司

    業績

    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