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新規:超過10%農民不同意不予征收土地

观点网

2022-08-15 09:13

  • 對于法律允許的個别未達成協議仍可申請土地征收的情形,将“個别”比例嚴格限定在10%以内,兼顧保障農民權益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

    觀點網訊:8月12日,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7月28日出台的《南京市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辦法》進行了解讀。

    觀點新媒體獲悉,《辦法》界定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是指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以及房屋、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並給予被征地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權利人補償安置的行為。

    實施程序上,該局共列出了8個創新亮點。一是創設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聯席會議、跟蹤審計和陽光公示三大機制,進一步規範征收行為,将推動各區政府妥善解決安置人員資格認定、土地補償費發放、征地信息公開等方面疑難問題。

    二是強調成片開發方案批準文件是成片開發類型土地征收的啟動條件,嚴格落實縮小征地範圍的國家意圖。

    三是落實上位法規定,将原來的征地批後“兩公告一登記”修改為征地批前的“公告、調查、評估、公告、聽證、登記和協議”。

    四是邀請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參加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聽取意見,明确應當組織聽證的過半數情形,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上載明意見提交方式,切實保障農民知情權和參與權。

    五是區政府必須與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取得農民的同意後,才能提出土地征收申請。對于法律允許的個别未達成協議仍可申請土地征收的情形,将“個别”比例嚴格限定在10%以内,兼顧保障農民權益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

    六是涉及房屋安置的,征地報批時需一並提供安置房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将有效縮短安置周期,逐步實現從“人等房”向“房等人”的轉變,全方位、多維度強化補償安置落實。

    七是建立土地現狀調查結果公示制度,用列舉方式明确四種不當增加補償情形,征收完成後要及時辦理房地一體的注銷登記,進一步完善補償安置争議的取證方式和解決途徑,並特别要求開展責令交地時須在“專戶存儲補償安置費用”,以程序正義促進權益保護。

    八是細化土地征收全流程陽光公示要求,明确修改後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須再次公示,對各環節的公示主體、公示内容、公示場所和公示時間均作出了明确要求,並要求做好公示現場的信息采集、留存和歸檔,确保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流程可追溯、檔案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方面,建設項目征收集體土地的,由區人民政府負責籌集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房屋以及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社會保障費用等。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确定。同一區片内,征收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補償標準均按照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準執行。征收依法取得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應當按照同地同權的要求,采用宗地地價評估的方式确定補償標準。

    人員安置方面,土地征收前期工作階段,以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區人民政府審核确定之日為基準日,安置人員從征地前在擁有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内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承擔農業義務的成員中産生。

    符合前款條件且本次征地中承包地或者宅基地被征收的農民,優先列入安置人員名單,具體産生辦法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民主讨論決定。安置人員名單應當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據了解,《辦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辦法》統一了各區政策,在南京市範圍内保障了集體土地征收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時,新《辦法》創設集體土地征收補償安置聯席會議、跟蹤審計和陽光公示三大機制,進一步規範征收行為。

    審校:武瑾瑩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地産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