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入股效應 債務展期後華南城再簽深圳能源集團

观点网

2022-02-24 23:30

  • 或許市場還在觀望,國資新股東能給華南城帶來什麼。

    觀點網 華南城引入深圳特區建發集團成為大股東後,繼兩筆美元票據展期不久又有了新的轉折信号。

    2月23日,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與深圳能源集團全資子公司深能南京訂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公告提到,華南城控股全資附屬公司華南城集團有限公司與深能南京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将在屋頂分散式光伏、熱電聯産、碳資産管理、多種類儲能、綜合能源、合同能源管理等領域,依托各自優勢,開展全方位積極合作。

    其中包括,将通過全面推進綜合智慧能源,把分散式發電、熱、冷、生活熱水供應集成化,采用地熱、空氣源和水源熱泵、儲能、建築光伏一體化等技術,最終實現供熱、供冷低碳甚至零碳化。

    不難發現,近年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政策利好下,新能源産業迎來巨大的市場風口。而在地産行業寒冬之時,尋求多元化發展的房企也紛紛将目光投向新能源闆塊。

    從房企布局新能源産業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公司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如萬達、中國恒大、融創中國、新城控股、荣盛發展等,皆布局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中的某個或多個環節,包括整車制造、汽車充電、車用锂離子動力電池及回收等。

    新能源汽車之外,因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光伏、風電等綠色電能領域也受到市場熱捧,但僅有少數房企如金科或廣宇發展,主要布局光伏及風電領域。

    其中,金科在2014年就出資20億元成立新能源公司邁出跨界第一步,重點投資光伏、風能及頁岩氣等新能源産業。2020年,金科旗下景峽、煙墩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到40萬千瓦,全年新能源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3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約101.20%。2021年金科将景峽、煙墩兩個風電場的重資産業務出讓給青島能投,回流資金13.94億元。

    不同于金科聚焦地産主業的投資方式,廣宇發展則通過資産置換完全轉型為新能源企業。

    2021年9月,廣宇發展宣布拟置入魯能新能源100%股權,同時置出所持所屬房地産公司及物業公司股權等資産負債。此次交易完成後,廣宇發展将全面退出房地産市場,主營業務将變更為新能源發電。

    此次,華南城也将目光瞄準了光伏等綠色電力能源,與其擁有的大規模物流園區有關。

    華南城管理層曾在2020年業績會上透露,公司在倉儲物流方面共有20多個網點、覆蓋400多個城市,園區面積達81萬平方米,出租率接近90%。

    業内人士指出,物流園區建築形态屋頂開闊平坦,是進行分布式光伏建設的優質資源,可以為公司開展光伏發電業務提供場地設施基礎。

    繼而表示,近年來得益于技術進步及規模效應,風電及光伏行業的單位淨利潤均值呈上升趨勢。尤其對于光伏發電平價項目而言,融資成本優勢更加顯著。

    華南城介紹,已建成或已開工建設項目建築面積超過2600萬平方米,十萬余入駐商戶及年用電量超過3億千瓦的便利條件,是與深圳能源開展合作的重要支撐。

    除此之外,華南城還擁有自有資産交易中心、交易廣場等屋頂及其他待建項目,作為潛在可拓展資源。

    截止到2021年9月底,華南城擁有深圳、南昌、南甯、西安、哈爾濱、鄭州、合肥、重慶共8個華南城項目,總規劃建面8105.33萬平方米。其中已購土地規劃建面4318.05萬平方米,可售及運營中1046.37萬平方米,發展中656.69萬平方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能源發電市場主要以央企、國企(如五大發電集團)占主導。這也導致了房企直接參與綠電領域並不具備競争優勢,因此積極度相對不高。

    此次與深能南京達成戰略合作時,華南城在官微提到,本次合作是由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及深能南京的母公司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助力推動。

    據悉,深能南京為深圳能源集團全資子公司,深圳能源集團成立于1991年,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以發電為主營業務的電力企業,業務涵蓋火力發電、燃氣發電、垃圾發電、水利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應用及金融資本投資。

    财務數據顯示,深圳能源近三年及一期末原始權益人總資産規模分别為850.7億元、961.1億元、1140.6億元、1268.6億元;營業總收入分别為185.3億元、208.2億元、204.5億元、205.7億元;淨利潤分别為7.2億元、18.3億元、42.7億元、27.8億元。

    深圳能源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深圳市國資委,合計持股比例為48.05%,第二大股東為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5.02%,公衆投資人持股比例為26.93%。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6月,深圳能源就與同為深圳國資旗下的特建發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彼時提到,前者将發揮分布式能源産業和技術優勢,為後者主導規劃建設的城市公共設施、産業園區等提供穩定的冷、熱、電等綜合能源供應服務,共同打造低碳、節能、經濟、環保的産業園區。

    延續至此,特建發集團便為剛宣布入股不到兩個月的華南城牽線搭橋,幫助其轉型升級。

    華南城對此次合作較為看重:“本次與深能南京的合作,是華南城集團全面推進新能源開發與管理的重要進程”。還表示,通過該新能源開發與管理實現經濟收益,從而提升公司的持續性業務收益。

    除業務轉型外,華南城在債務纾困上近期亦有動作。

    1月20日,即華南城宣布與特發集團訂立認購協議(2021年12月31日)不到一個月,便就兩筆美元票據征求持有人同意修改契約。兩筆票據分别為華南城發行的2022年到期的11.50%優先票據及2022年到期的10.875%優先票據,合計約7億美元。

    不過,這遠不及華南城自身的債務壓力。

    截至2021年9月末,華南城總資産為1043億元,總負債692.7億元,淨資産349.9億元,資産負債率66.44%。其中,剛性債務303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債務比為44%。

    華南城若要真正做到自身回血,還需一定時間。

    實際上,自特建發以33.5億成為華南城大股東之後,市場上便有兩種聲音。

    一種認為,國資大股東入主短期或緩解資金債務壓力,長期将進一步帶動商業模式潛力的開發及融資成本的下行。

    另一種則認為,華南城“商貿物流+”模式投資周期長、資金沉澱多,特建發若要激發其業務模式潛力尚需時間,且與華南城原有經營尚需磨合。

    或許市場還在觀望,國資新股東能給華南城帶來什麼。

    撰文:于丹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産業

    環保新能源

    華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