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上海臨港混改 商湯科技長三角人工智能産業謀劃

观点网

2022-01-25 01:01

  • 從參與混改再到鋪陳自身的業務基礎布局,商湯科技在臨港開展拳腳,謀劃的或許是整個長三角未來的數據業務集成。

    觀點網 1月21日,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臨港資管的一致行動人浦江公司,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向甯波阡誓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轉讓上海臨港1.33%股份。

    甯波阡誓正是AI巨頭商湯科技的全資平台。

    根據上海臨港前三季度股東情況,通過本次轉讓,商湯科技将很可能成為上海臨港前十大股東。

    而商湯科技與上海臨港的淵源,實際上非常深遠深遠。

    觀點新媒體注意到,上海商湯臨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最早2018年7月11日就已經注冊成立;而早在2018年3月13日,商湯科技與上海臨港在上海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将以臨港四大科技城為支點,在人工智能領域形成全面的合作關繫,構建人工智能産業高地。

    再往前追溯,2017年11月商湯科技就與上海市政府簽署了全方位戰略合作協議。

    經過長期合作,時間來到2022年1月24日,位于臨港泥城鎮商湯科技人工智能計算中心(AIDC)終于啟動運營。

    這座商湯AIDC也将成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之一。

    從上海臨港的層面來說,這次大宗交易的動作,是上海國企混改的積極實踐。

    2021年1月20日,上海市國資委開了上海國企“二次混改”的步伐,“支持和引導國有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作為重要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實施‘二次混改’”。

    選擇與商湯科技進行股權合作,無疑是上海臨港很好的混改路徑。

    從商湯科技的層面來說,這是紮根上海的基礎落點。

    自去年年底登陸港股,商湯科技作為“AI四小龍”,同樣也是視覺AI第一股,面臨的挑戰一直不小。

    上市前的艱難沖刺期,被美國财政部宣布列入“非SDN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導致基石投資者大換血;順利上市後,最近三年半的持續虧損,也引來了大衆對盈利能力的關注。

    根據商湯科技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營收分别為18.53億元、30.27億元、34.46億元,2021年上半年營收為16.52億元。然而同期分别虧了34.28億元、49.63億元、121.58億元和37.03億元,三年半年合計虧損242.52億元。

    業内相關分析人士表示,商湯科技的硬實力為其帶來了豐富的業務結構,但是主要智能業務卻面臨着落地慢的難題,導致商湯科技的商業版圖和營收速度大幅受限。

    據觀點新媒體了解,商湯科技的業務主要集中在企業服務智能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個人生活智能化、汽車出行智能化四個方面。其中智能企業與智慧城市是其核心業務,經歷過去幾年的建設高峰期,作為長期項目,如今也面臨了增長困局。

    智能升級的應用也需要市場的長期沉澱,營收速度必然放緩。2018-2020年的營收數據顯示,營收增速從63.4%降至了13.8%。

    因此,對于如今的商湯科技,創造了上市三天股價翻倍的成績後,如何快速落地業務,增加變現渠道,無疑是發展的重中之重。

    商湯科技招股書中,“元宇宙”就出現了四十多次,而上海作為地方政府中布局元宇宙的領頭羊,在相關數字經濟領域探索走在國内前列,也是首個将元宇宙寫入地方“十四五”産業規劃的城市。

    上海臨港則是園區運營管理龍頭企業,是上海市國資委下屬唯一一家以園區開發和配套為主的大型功能類國企,與母公司臨港集團在上海市16個區均擁有大量優質園區資源。

    本次商湯科技入股上海臨港無疑是長期且優質的合作,一方面上海臨港為商湯科技提供豐富的技術落地場景,另一方面商湯科技也為上海臨港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提供實現路徑。

    目光回到1月24日新啟動的商湯AIDC,作為華東地區首個落地運營的超大型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将承載在上海及長三角開展大規模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攻堅和産業化的任務。

    從中不難看到,從參與混改再到鋪陳自身的業務基礎布局,商湯科技在臨港開展拳腳,謀劃的或許是整個長三角未來的數據業務集成。

    撰文:韓宜珈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産業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