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志 | 漢正街忐忑 綠地商貿港落地中的商業棋局

观点网

2021-12-30 00:26

  • 能否突破困局,迎來新“黃金時代”,則要從這條傳奇商業街的歷史說起。

    觀點網“十里帆牆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

    作為老一輩武漢人憶古惜今的商業文化聚集地,漢正街歷經百年滄桑巨變。改革開放後,依靠個體經營、批發零售為這座“天下第一街”帶回了商業氣,也吸引了各路開發商。

    綠地便是其中之一。

    在綠地漢正中心啟幕2年之後,2021年12月29日,綠地(武漢)全球商品貿易港落戶綠地漢正中心,項目位于武漢市漢江與長江交匯處,計容總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目前計劃開設50個國家館和地區館、3個主題館及1個進博集市。

    然而,萬事皆有雙面,受近年互聯網電商的沖擊、實體經營困局、搬遷改造及疫情影響,作為老商街代表的漢正街正在被卷入轉型改造與沒落淘汰的天際線中。

    能否突破困局,迎來新“黃金時代”,則要從這條傳奇商業街的歷史說起。

    漢正街往事

    “貨到漢口活,馬到漢口止”,自16世紀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之後,長江與漢江間的交匯處逐漸成為彼時漢口地區商業發展的中心c位,承東啟西,接南應北,輸送吞吐漢地貨物。

    至清朝康熙年間,這一帶由于設立漢口巡檢司而正式成為漢正街。雖然不過幾百米長,但十里帆牆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宵明的形容卻也不誇張。到清代道光年間,漢正街内已有32條分街道,64條商巷,“葉開泰”中醫、“蘇恒泰”油紙傘等傳承老字号品牌皆發源于此。

    繁盛發展歷程止于第二次鴉片戰争後,漢口商業中心向長江沿岸轉移,漢正街在歷史洪流中也迎來第一次下坡轉折點。

    緊接着,辛亥革命時漢口被火攻,抗日戰争階段漢正街又淪落為難民區,此前商業輝煌光景付之一炬。

    受重創的漢正街在抗戰至建國初期在發展中保持着靜默,變成了特殊時期中的“興無街”。直至1979年,其在全國率先恢復中斷多年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漢正街獨特的商業基因再次開始轉動。

    1988年成立全國第一所民辦個體戶學校,1993年武漢大地集團有限公司兼並武漢國營火柴廠,彼時的漢正街,已成為對内搞活的最佳商業地標。

    時間溯至2005年,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彼時武漢漢正街市場規模擴大6倍,稅收增速卻由超30%降至10.2%,交易額從全國前三名降至第七。此外,漢正街個體經營戶數量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遞減。

    2011年3月15日,武漢發布《關于漢正街綜合整治和搬遷改造的通告》,漢正街2.56平方公里規劃為拆遷區、在建及建成區。長江食品廠、漢正街東片、三特片、九如片、銀豐新安片和寶善紅燕片等6大拆遷區商戶将整體搬遷,而在建及建成區則将等待改造與轉型升級為文化旅遊商務區。

    此次政策出台,排頭接應的必然是各路房企。

    根據改造規劃,漢正街中央服務區核心區内征收13個地塊,涉及土地近2000畝。2013年,香港恒隆集團成功摘得漢正街中央服務區工業學院地塊,總價33億元,樓面價7169元/平方米,該地塊便是打造為如今的武漢恒隆廣場。

    此外,自2002年進入武漢市場的復地集團分别于2014年12月及2017年1月競得漢正街銀豐片地塊、漢正街東片兩宗地,總價高達172億元。據悉,漢正街銀豐片項目為復地于武漢的首個商業項目,也是其布局武漢“蜂巢城市”的戰略地標之一,同時也標志漢正街的商務區工程正式啟動。

    而漢正街東片兩宗地塊,則将建設一處高度不低于400米的超高層標志性建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5月22日,復星聯合保險公告稱已經成功申購“2020年中誠信托漢江1号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信托發行主體為武漢復智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發行規模25.99億元,募集資金用途為項目開發建設,信托抵押物則正是漢正街東片的2宗地,其抵押率不超過60%。

    緊接着2016年1月,綠地于武漢底價25.24億元競得漢正街沿江一号二期地塊,即現在的綠地漢正中心項目,樓面地價1.01萬元/平方米。依照規劃,項目拟于沿河大道1号建設兩棟250米高辦公樓,成為漢正街區域内第一個超高層雙塔寫字樓。

    觀點新媒體也注意到,花樣年于2017年通過收購武漢華通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亦取得位于硚口區漢正街沿河大道與武勝路交匯處武漢江山如畫項目開發權,該項目更名為花樣年喜年中心,總建築面積12.34萬平方米。

    據觀點新媒體此前報道,該項目将作為花樣年在漢正街重點改造項目的首發甲級商務辦公産品,由花樣年全部自持,未來将打造成花樣年華中區域總部。但有媒體于2021年11月實地探測該項目建設進度,發現項目疑似停工三月有余。

    2018年9月,嘉里建設以底價64.25億元摘得漢正街天街片48、49号地塊,樓面價1.47萬元/平方米,總建築規模58.02萬平方米。

    這宗地塊便是武漢嘉里中心項目,總投資112億元,集學校、居住、辦公、商業為一體。雖然2018年才将地塊拿下,嘉里建設早在2013年便已開始布局該項目建設,與武漢市政府達成初步協議,拟在江漢區建設大道與台北路一處圍合區域新建大型地標性建築,興建武漢嘉里中心。

    2021年6月29日,中建三局聯合體46.9億元成功摘下位于武漢硚口區崇仁路隸屬漢正街文化商貿區闆塊,總用地面積5.43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19.41萬平方米。資料顯示,該地塊項目将打造品質樓盤項目。

    綠地入局

    自2010年在武漢落下第一子,綠地便開啟了“買買買”模式,先後開發了綠地國際金融城、武漢綠地中央廣場、綠地國博财富中心、武漢綠地中心、綠地光谷中心城、綠地漢口中心、綠地漢正中心等項目。

    其中,武漢綠地中心最為看客們稱道,原設計高度636米,由曾主持設計迪拜塔等多個世界著名超高層的建築設計團隊操刀,後期大樓高度降至475米。

    作為武漢綠地國際金融城項目的核心,武漢綠地中心坐落于武昌濱江商務區,建成後将成為多功能超高層城市綜合體。巧合的是,就在綠地武漢全球商品貿易港落地同日,綠地華中事業部入駐武漢綠地中心,大樓正式開啟交付環節。

    與這座“華中第一高樓”隔江相望的,正是綠地漢正中心。

    不同于武漢綠地中心,綠地漢正中心走的是雙子塔路線,2棟250米辦公樓中,西塔為甲級寫字樓,東塔為服務式公寓,引入星級酒店及相應運營管理服務。而全球商品貿易港與武漢的緣分,正由綠地漢正中心而起。

    于2021年9月,武漢市相關領導于綠地調研城市綜合體項目時,稱要把握武漢商貿經濟和城建發展規律,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高品位的城市綜合體,吸引國内外知名商業品牌和資源集聚。

    在調研項目行動結束不久後,綠地(武漢)全球商品貿易港于10月宣布落戶武漢漢正街,12月正式開業迎客。現開放場館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除50個國家館外,項目還将開設萬國咖啡館、國際酒類體驗館等主題館,展示、銷售來自全球超30000件的各類進口商品。

    綠地全球商貿港的布局要回溯至2018年11月,其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所設立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

    目前,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在上海生根,並在天津、濟南、哈爾濱、西安、武漢等十幾座城市發芽。此前,綠地控股董事長兼總裁張玉良曾表示,将推進旗下成熟業務闆塊綠地金融、貿易港正在做股權方面調整,為下一步分拆上市做準備。

    截至2020年末,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累計吸引70個國家和地區的176家企業入駐,在全國建設分港10家、開業運營4家。

    對于綠地而言,商貿港業務的延伸代表着房地産外的轉型與嘗試。透過商貿平台,有利于以進口商品産業鍊條服務國内消費市場。

    綠地集團總裁助理、貿易港集團總經理薛迎傑此前接受觀點新媒體此前采訪時也表示,消費産業和房地産産業會成為強互補關繫,綠地在國内的布點基本完成,在海外也有資源配置,來自全球的商品已成為綠地旗下零售實體抵禦商業地産同質化的重要武器。

    商業志 | 傳統正在被改變,變化與融合中的商業發展史。

    撰文:趙焓璐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商業

    綠地